
“知识产权制度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一种激励和保护机制。”日前,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围绕山西省正在实施的转型建设年活动,在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的有力支撑下,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在知识产权运用,尤其是专利权质押融资和运用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方面表现十分亮眼。
截至9月底,山西省专利质押融资登记12笔,质押金额9150万元。此外,山西省共有地理标志商标62件,地理标志产品26件,分布在该省11个地市,该省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共有114家。以长治市 “沁州黄小米”为例,该产品年产2万吨左右,产值4.7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600多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专利融资促转化
“今年4月,我们把发明专利“摄像机镜头气体清洁设备”质押给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科技支行,获得800万元贷款,为企业研发注入新的动力。”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达自控)有关负责人介绍,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享受知识产权质押的“福利”。
早在2015年科达自控上市之初,就通过晋商银行定制了“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组合融资,很快获得1000万元贷款。截至目前,科达自控已经累计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3600万元贷款,不断为企业增添运营资金。
“晋商银行通过质押专利办理贷款,不需要其他任何担保措施,节约了我们的融资成本。而且,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山西设立了代办处,办理专利质押登记不用再跑去北京办理,登记办理过程简便快速。通过专利权质押相比其他的质押方式要快很多。”该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
质押融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支撑。今年8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印发了《省级专利权质押贷款资助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专项资金,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新、健全风险管理、完善保障工作,推动专利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融资,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